来字指什么生肖?
来,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称“来字部”或“来头”,简称“来”。从“来”的字大多与“过来”有关,如“溯”、“溯洄”(逆流)、“溯游”(顺流)等;也有表示“来到”的动词,如“来”、“来朝”(早晨)和“来日”(明天)等等。 那么“来”这个部首为什么代表生肖呢?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人观察动物习性得到的一个结论——寅时哺乳动物出洞活动。
首先我们来看“来”字在古文中的字形演变: 来字的本义就是“前来”、“到来”。在古文《诗经》中就有出现——“载芟载柞,其耕泽泽。千耦其耘,徂隰徂畛。侯主侯伯,侯亚侯旅,侯强侯以。”“载”、“徂”都是发语词,并无实际意义。而“来”的意思是“前来”、“到来”正好符合寅时哺乳动物出洞活动的特征。而且“来”在当时是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。这跟现代汉语一样,一个表行动的动词往往带有表达时态的助词。所以可以推测古时候的“来”也是个表示行为、动作的动词。
我们再来看看“来”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总结: 从这些例句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特征:一是“来”字一般用于表述“到达”的动态过程;二是这样的动态通常发生在早晨。第一点很好理解,因为“来临”、“到来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而第二点就很有意思了,为什么“来”所表达的“到达”多数是在早晨呢?难道其他的时辰就没有“到达”吗?当然有!只不过在“来”出现的文言文实例中,大多数情况下的“到”是没有具体指出时间的。换句话说,这种“到达”没有带来时间的概念——它可以是上午,也可以是下午甚至晚上。但“来”字出现在文言文中有一个特点却很容易被忽略:它总是出现在句子后面作为句子的最后一个字。这是因为古人造字有一套规则,如果一个字充当句子的最后一个字,那么这个字通常都会带有表示完成的意思。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三点结论:古代的“来”是个表示动作完成的词语。
基于以上三点,我们就可以解释“来”作为十二地支的含意了:早晨时段处于“阴阳交汇”的混沌状态,这时候的动物刚刚经过一晚上的休眠,处于清醒但又没充分进入状态的“半醒半梦”的状态。这种状态很像文言文里“来”字所蕴含的模糊时空的概念。“阳来阴往”就可以理解为:太阳升起,阴阳二气交替,万物在此时蠢蠢欲动。这就是“来”的含义——阴阳交界处的“动”态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