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几个大关的位置?

牟岚琬牟岚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在中国,关的级别相当于县,比县大的是地级市(地市级),比地级市的叫省级。也就是说,关中、山海关、嘉峪关都是“省级”。 不过“省级”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了……古代的这些关口除了作为防御工事之外,更多的是作为税收关卡而存在的,所以这些关口也常被称作“征”。

秦直道 关于这几个地方的得名,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,那就是刘秀和赤眉军战于弘农,光武帝为了进攻洛阳,需要绕过潼关,于是就命令王霸“引兵出函谷”。不过这里出现了两个地名错误:一是函谷应该指函谷关,二是王霸并不是从河南灵宝的函谷关出发的,而是在陕西潼关东北约70公里处的黄河边,重新开辟了一条“路”,史称“王霸复道”。这条“路”就是后世著名的“汉高祖入关道”或简称“汉道”。

西汉以后,中原王朝的首都多设在长安附近,而关中则在政治、军事上的重要性逐渐下降。东汉末年,董卓西迁长安后,为防诸侯讨伐,在长安周围筑建城垣,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门,东面为“弘农门”,南面为“长乐门”,西为“安定门”,北为“北大门”,于是有了“四关门”的说法;隋唐长安城同样有四关门,分别叫做春明门、延兴门、安仁门、顺圣门。当然,这些“门”实际上已经不算真正的城门,而是城市的大门了。

隋炀帝大业元年(605年),隋朝发巨舰千艘,载骑兵出征辽东,此时海船已经可以直达辽东半岛,因此这次作战也被称为“辽东之战”。不过这一次远征并不顺利,一年后隋军就撤回了。隋炀帝为了再次进攻辽东,又于大业七年(611年)开始营建东都洛阳。然而随着唐朝的崛起,中原王朝的军事重心开始向东转移,对西北地区的关注则大大减弱。安史之乱后更出现了“关中天子”和“京师拥戴”的说法,意即皇帝必须住在洛阳,如果长安发生叛乱,各地藩镇就不必再赴难救驾,因为洛阳就在眼前了。

伊重达伊重达优质答主

玉门关:亦称小方盘城,长城关口,位于甘肃敦煌西北90公里处。现存城垣完整,呈方形,东西北各有一门,面积2万多平方米。四周有城壕,城北有一高15米的土墩,是戍卒守望敌情的烽火台。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。元时曾设玉门卫于此,清代在此设伊吾兴盐州。

阳关:亦称大方盘城,长城关口,位于敦煌市西南75公里南湖乡汉寿亭侯垒,地处两山夹流的谷地,因在玉门关南而得名,自古为中原通向西域南道的重要门户,有“阳关大道”之称。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以后,内地与西域的交通越来越广泛,经西域的使者、商人以及迁徙、屯田的农民和兵士大量增加,“总有四万余人”。当时的敦煌一带虽是“春风不度”、“黄沙满天”,却是“车辚辚、马萧萧、络绎不绝、驼铃叮当、商贾不绝”的热闹繁忙景象。

山海关: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的“天下第一关”。明洪武十四年始筑,城墙高14米,周长4公里,城上有垛口,下有四门,东“临渝”,西“威远”,北“靖边”,唯有南门称“镇远”,以表“边郡之咽喉,京师之保障”。

嘉峪关:“河西第一隘口”,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。始建于明初,由外城、瓮城、罗城、城壕和三层重门及烽火台等军事设施构成,地势险要,建筑雄伟,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之称。关城建筑分为外城和内城。内城有东西两门,东为“光化门”;西为“柔远门”,意即柔服边疆、达到远放之目的。两门各有一瓮城围护,瓮城门均向南开。门内10米有一巨大演兵场,有600米长的内城西墙横贯延伸,可居高临下对柔远门和演兵场进行控制、观察和自卫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