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高考有几个志愿?
目前,全国有24个省市和自治区实行新高考改革,采用“3+3”或“3+1+2”的模式。其中江苏、浙江、上海是三个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。江苏省2016年开始试行新高考方案;浙江省2017年启动新高考,上海市2016年起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——这些省市的新高考都采取的是“3+3”模式(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,物理历史必选一门,剩下三门选考两门)。而像山东、河北等省则是在2018年才启动新高考,实行“3+1+2”模式——“3”指语、数、外的三门必考科目,每门满分150分;“1”指物理和历史中指定的一门,按照原始成绩计入总分;“2”指地理、政治、生物、化学四门中的两门,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。
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,无论是“3+3”还是“3+1+2”,新的高考方案都减少了高考的考试科目,把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第一位,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定成败的评价方式。不过,不管怎么样,高考总归是要考学生知识的,减少考试科目并不意味着高考成绩不重要。在新高考的背景下,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,让学生学得更高效、更灵活,并能在考试时候发挥最大的作用,是需要大家关注的。 新高考改革下,志愿填报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首先,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需要先完成学业计划才能报考。也就是说在高三上学期结束时,同学们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,然后才有资格选择理想的大学。 其次,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志愿由以往的院校志愿改为“专业(类)+院校”的组合,也就是一个志愿单位就是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(类)。考生在填志愿时不再只关注学校名气,而是会更注重自己的职业理想。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喜欢的不是学校的牌子,但是学校的某个专业是非常厉害的,那么这样的选择就会增多。
另外,在新高考改革地区,由于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,因此专业的冷热也开始变得均衡,不会出现某些专业热门、某些专业冷门的情况,高校根据考生填报的不同专业进行录取,这也会大大增加录取的公平性。